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作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范文大全

局典型事迹材料

2023-07-04 03:02:19 范文大全 访问手机版

局典型事迹材料 篇1

今年9月,原局党总支书记因人事调整调离城管局,根据区委组织部安排,由本人分管全局党建工作。分管以来,本人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和好的经验做法,努力接好接力棒、跑好后半程。与此同时,以真诚的态度、务实的举措,满腔热情做好全局党建各项工作,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党建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推进全局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

一、履行职责情况

(一)带头落实管党职责,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牢固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理念,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年初层层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状,明确了班子成员、各党支部和各科室的党建目标任务;

大力实行奖惩考核,制定了党支部书记绩效考核办法;

健全党建领导,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分解、细化量化、责任到人,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组织全局开展、牢记使命活动,开展三个月来,本人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总要求、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紧密结合城管工作实际,坚持带头,突出为民服务解难题,坚持四个贯穿,高标准、高质量、创造性开展主题教育,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二)不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班子的领导作用。坚持把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强化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素养;

建立健全班子的各项,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凡是需要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坚持事先沟通,把分歧解决在决定之前,班子成员之间工作相互配合,困难面前相互支持,形成了领导班子合心、合拍、合力和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三)稳步推进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支部凝聚力。一是切实强化党员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内各项规定,落实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党性定期分析等制度,不断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使每个党员都在党支部的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之下。二是不断创新党内活动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手段丰富活动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利用学习强国,关注党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思想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党员心里,增强了党内生活的吸引力。三是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带头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为广大党员作出了表率。组织在邓小平和人民在一起公园参加了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党员使命主题活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推进1名优秀女党员获得市局贤内助荣誉。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幸福的小满》

(四)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书记项目。开展红色引擎驱动城管加速度工程,坚持党建工作为引领,围绕打造城管加速度这一党建品牌,把党的建设同城市管理、文明创建、队伍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连云区城管局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扎实推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实现我区城市管理工作提档升级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组织保证。

(五)严格制度落实,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入手,以制度强管理、促规范,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主动配合派驻纪检组开展各项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对重大工作安排、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事项,提前向派驻组汇报沟通,重要会议邀请派驻组参加,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把功夫下在平时。带头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成员模范遵守《廉政准则》、议事规则等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备案、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工作推进不够均衡。对各支部党建工作指导还不够经常、不够深入;

仍存在部分党务工作者能力素质还不高、党建业务还不精的问题,工作上只求交差不求质量,只求交帐不求规范;

部分实际工作还处在听汇报、看台账、搞测评层面。

(二)瓶颈痼疾难以突破。环卫支部部分老党员文化水平偏低,学习强国推广应用存在困难;

支部党员队伍结构老化,年轻入党积极分子需要进一步发展;

党员干部后备力量不足,年轻党员因人事变动或工作变动流动性不断增大,个别支部工作的接续性不够好。

(三)日常管理尚欠规范。有的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还不规范,三会一课仍然流于形式,专题研讨党员参会和发言没有达到要求;

个别支部对党员管理不严,党员积分量化管理流于形式。党建活动室等硬件建设未能落实。

深入剖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下苦功不够。认为基层党建工作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同时局的党建工作基础一般,只求有进步、过得去,检查不出大篓子就行了。因而缺乏抓业务工作那种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干劲,工作上亲力亲为、一抓到底不够。

(二)趟深水不够。对党建工作存在的一些长期的、共性的突出问题,如支部规范化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认为是普遍难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和效果,没有去花心思、动脑筋。

(三)动真格不够。主观上深感城市管理工作压力大,又考虑到今年整体水平较以往有大幅提升,各级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抓党建工作都尽了力,在执行问责时仍然喊得重、落得轻,对党建工作督查排名靠后的支部没有拿出过硬手段要求整治。

三、下步打算及措施

今后工作中,我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着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一)落实一个责任。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对抓党建工作不重视、责任不到位的党支部书记约谈到位;

对工作推进不力、整改不到位、检查不达标的党支部负责人问责到位。

(二)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党建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对省市区下发的各类党建清单进行深入解读,做到项目详实、分月对照、按季督查、讲评整改、跟进推动。二是坚持教育培训。突出党务干部、党支部书记、基层党员三个重点,分梯次进行系统培训,确保党务干部提能力、党支部书记懂业务、基层党员守规矩。

(三)强化三项措施。一是强化载体创新。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和全会精神学习,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争做先锋党员。二是强化落实落地。抓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

用好学习强国;

选优储备后备人才,加强培养考核,提升整体质量。三是强化规范管理。强力推进基层党支部规范化管理,实现提升。

局典型事迹材料 篇2

千难万险何所惧,大战大考炼真金。2023年3至5月,在同疫情奋战的70多个日夜,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处的马正飞迎难而上、连续作战、勇担重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和同事们甘于担当“幕后保障者”,竭尽全力、默默无闻地坚守在抗疫的“后方防线”,积极为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面布防,他是抗疫保障的“急先锋”。

疫情就是命令,岗位就是战场。3月3日,上级机关部署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按照院党组的指示要求,市中级人民法院立即与包保的延川、泰和、临江三个社区对接,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马正飞与同事们迅速前往包保社区进行实地踏查,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疫情防控措施,制定应急处置方案,从人员防控、物资保障、消毒消杀等各方面做好卡点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他与同事们争分夺秒圆满完成板房运输、卡点物资调度、帐篷搭建等工作,为顺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打下良好的保障基础。攻坚克难、敢于胜利,工作中,马正飞始终发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说在前面,更做在前面,誓与疫情抗争到底,努力争做抗疫保障的“急先锋”。

贮备物资,他是为干警护航的“守护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防疫物资是一线干警生命健康的最后防线,事关每一名干警的人身安全。为了让下沉社区干警无后顾之忧,马正飞起早贪黑,总是在大家“参战”时先行一步、备好物资。疫情警报拉响后,他闻令而动,按照职责分工立即落实防控措施,抢购一系列应急防护物资。与此同时,他每天深入卡点实地了解卡点物资保障情况,随缺随送,并在物资发放的同时做好监督管理,保证紧缺的防疫物资不被浪费,为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干警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时待命,他是不“离线”的“保障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多想一些,多做一些,多询问一下同事们有什么需要,有什么困难,尽可能的做好后勤服务,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马正飞始终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印在脑海、践行在工作中。从未短缺的防护物资、避风驱寒的执勤环境、实时跟进的防疫保障,是送给不怕风险、不畏严寒、不惧挑战的一线战友最好的慰藉和支持。作为负责车辆管理工作的他,不分昼夜总会第一时间接听干警的电话,及时接送干警,提供车辆保障,补充防控物资。为确保卡点物品供应及时和车辆出行安全,马正飞总是会提前准备好测温仪、口罩、消毒用品,并逐车检查配备情况,细心做好派车计划,打印好通行证,随时掌握车辆运行情况。疫情期间,他平安接送下沉干警4800余人次。在70余天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马正飞每天都在一线忙碌,期望自己的辛勤付出能尽快驱散笼罩在家乡的阴霾,让更多的家庭得以团聚。

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面对疫情,马正飞冲锋在前、恪尽职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将自己平凡琐碎、踏实细心的劳动和付出化作顽强的“火种”,为前线战疫人员增添温暖和光亮,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局典型事迹材料 篇3

——记某交警某中队阻击疫情典型事迹

某,男,19某年生人,现年某周岁,中共党员,某交警大队某中队民警。进入疫情攻坚战以来,某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某交警大队年龄最大的勤务民警,他身先士卒,冲在一线,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月某日,某交警吹响了战疫集结号,所有民辅警取消休假,实行一级勤务,某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他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争当执行防控疫情措施的表率,始终坚守维护辖区稳定、路畅人安的第一线,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严守纪律、服务辖区群众。

当大队下达在某高速某收费站设置24小时检查站的指令后,他便临危请命,作为首批执勤人员坚守在某高速某收费站的防疫一线执勤点上。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全力投入到阻击疫情一线。执勤中,他每天在路面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2小时,从农历初三开始,某累计出勤某余小时,为了联勤联动、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他有时一天连续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为了坚守执勤点,吃住在警车上更是成立家常便饭,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的坚守,只为那一份使命,那一份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信仰。

某同志于20某年由部队转业来到某交警大队,他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干一行爱一行,在部队时他已是技术团级干部,到地方后又从科员干起,对此他毫无怨言,从最基本的交通管理业务学起,很快成为道路交通处理、一般程序办理等业务方面的专家。

工作中,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经他办理的案件,均让当事人双方心服口服,他对群众温暖如春、耐心体贴,老百姓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他聊聊。在中队,他既是老党员,更是老大哥,对年轻民警、辅警他真心关怀,全力传、帮、带,深受中队同志们的爱戴。在这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战斗中,某同志又发挥出老党员的带头作用,为中队全体人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疫情面前,某交警所有警员在深蓝警服下,他们也是肉体凡胎的普通人;他们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是家里不可缺少的主心骨、顶梁柱。在这个万家灯火又万众一心的关键时刻,是千千万万跟他们一样的奉献者,舍小家为大家,不惧万险千艰筑起万里长城,疫情在前,交警不退!

局典型事迹材料 篇4

他现在从事中医理疗科,中医理疗科作为我院的一线服务窗口,医院的重点特色科室,每天都要接待许多病人。为了方便患者,不让患者长时间的等待,他一直坚持早到晚退的原则,耐心的.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讲述,认真地分析,遇到疑难杂症积极向上级医师请教,多查阅资料,为每一位患者针到病除,减轻痛苦。因为理疗科的患者大多数伴有疼痛的症状,时间久了往往会心里压力大产生抑郁,所以我一边治病的同时,一边还和患者拉家常进行心里疏导。并教会患者多种释放心里压力的方法。记得曾经有一位急性腰肌劳损的患者,从偏远山区来,到医院都已经11:50了,患者腰痛非常剧烈,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减轻疼痛,他丝毫没有埋怨患者怎么来的这么晚,而是迅速的投入到治疗当中,经过针灸、按摩、理疗的方法,患者疼痛感得到了明显的减轻。这才安心的去吃饭,此时已经下午一点了,简单的吃了点午饭他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了。像这类的事情很多很多,他觉得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快乐就是为患者治好病。

他同样具备了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既没有像老师那样桃李满天下的骄傲,也没有明星那样耀眼的光环,更没有其他特殊行业丰厚报酬的喜悦,有的是年复一年重复着的繁重的工作;一个接着一个终身不断的学习与考试,既没有天与黑夜之分,也没有双休的概念,常常远离节假日的欢声笑语和亲人的守望,更多的是坚守在病人的身旁。对自己的这一职业选择,他从来无怨无悔,从医以来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年如一日,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随叫随到,从不推诿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尽管如此,虽苦犹甜,生活的既充实又快乐。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凭一颗仁慈而善良的心是不能实行救死扶伤的,同时拥有精湛的医术才是病人的真正福音,滥竽充数的医者常使病人遭受更大的伤害,从医以来,他一直保持良好的继续学习的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经常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开拓视野,总结经验,收取教训。

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热情为群众服务,积极参与临床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疾苦,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信念,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一曲当代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之歌。

局典型事迹材料 篇5

疫情防控“链条”中,有一个重要环节:“转阳”(转运阳性病例)。刘远超是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转阳”驾驶员。从11月2日负责转运两江新区第一例阳性病例,到11月19日,他已经参与“转阳”18天,转运过的病例超过80例。

“哪个时刻,你感觉感染风险特别高?”我问他。

“每时每刻。”他说。

接到指挥中心发来的患者住址、电话等信息后,他逐一去接他们,运往隔离酒店。“从接上第一个病例、车子开动那刻起,到结束当天工作,神经始终是紧绷的。”

阳性病例通过负压救护车转运。车厢内配置空气内循环系统,与外界完全隔绝,避免病毒通过空气向外传播。

事实上,他始终会和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这是工作规范。他也很关注自己每日的核酸检测结果。“知道要好几个小时才出结果,还是忍不住查看很多次,直到看到‘阴性’才安心。”

虽然和感染者隔着“1米”距离,但他内心和他们并没有距离。

有一天凌晨2时许,他接到的转运信息中,有一名感染者姓名旁备注“38周”。他立刻想到:这应该是一名孕妇!凌晨转运,对孕妇的健康也很不利。于是,他联系社区人员说明情况,将转运时间延迟至早上。

早上接那位孕妇时,刘远超足足等了1小时。要知道,“转阳”是争分夺秒的工作。通常,患者若迟迟不来,驾驶员会立即去接下一位病例,以免延误太久。

当那名孕妇与丈夫各拖着两个大行李箱走来时,刘远超并未觉得等这1小时浪费时间,反而因自己不能违反“1米”距离的规范、上前帮忙拿箱子而愧疚。

在驾驶室里的他,始终惦记着车厢里的患者。

有一次,车上载了一位出生仅5个月的阳性患儿。开车途中,刘远超隐约听到孩子的哭声。他十万火急地赶到隔离酒店,前面也有两辆车刚送来患者,正排队办理入住手续。他想尽快让车上的婴儿下车透透气,就试图上前沟通,能不能“插队”,让自己车上的患儿先入住酒店。当他走到前面一辆车旁时,注意到车上载的也是儿童。他默默回到驾驶室,把车开到酒店的隔离区,经过申请批准,打开了车厢。里面的人终于呼吸到了外面的空气。他也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