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作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读梁山 品忠义

2024-05-11 14:34:21 读后感 访问手机版

读梁山 品忠义

——读《水浒传》有感

《水浒传》我在小学的时候试着读过一次,但是当时看着厚厚的两本,还有满篇的“古文”,我是怯怯的,试着看了一些,也不太能理解。早听人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应该是因为水浒里面主要体现的江湖义气不怎么符合现在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吧?草草读了一些就放下了。这个暑假,妈妈提醒我“你已经学了很多古文了”,意思是我应该可以看懂了,我也一直很神往那些好汉,于是重新拿起了那厚厚的两本。没想到这次他彻底的征服了我:首先确实算古文中白话文,在看懂以后书中的好汉们我能理解他们了,并且跟他们有了一些自己的交流。《水浒传》可不全是绿林好汉的杀富济贫,它更是人性的展现,是在那个时期,人们为己为家为民为国的举动,深刻的体现了“人是时代的产物”。书中的绿林好汉行为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他们的“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让我热泪盈眶;最后英雄们在跟随宋江招安后为国拼杀也深深得震撼了我。

水浒中的好汉们在一开始时的社会地位差别挺大的:比如林冲是上层的将官,柴进很有钱,他们是上流社会的代表;鲁智深经略府提辖和宋江郓城县押司是小吏,他们是中层的代表,李逵早就坐过牢、李忠干脆就是草寇,他们是平民的代表。但是他们不管是上山前还是上山后都未自轻或者轻慢别人,反而互相帮助。宋江林冲有难的时候,柴进收留了他们;鲁智深一个和尚在大相国舞禅杖就得到了林冲的赏识,两人称兄道弟患难与共;朱仝、柴进受过李逵带来的祸,却依然能宽容的待他。宋江更是多次包容李逵的鲁莽。这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吧?这也寄托了作者对人人平等社会的向往。我真希望他们能在梁山过上“世外桃源”的生活,在短短的人生中跟朋友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样也很好吧?但是酒和肉从哪来了?这个是不是也是他们必须下山的原因了?

宋江带领下的水浒英雄们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在梁山上时,在宋江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下,好汉们从来没有做过伤害百姓的过火事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没有想过要“造反”就是反抗朝廷,我理解的是他们知道反抗朝廷会给自己给国家和老百姓带来什么,“一将功成万骨枯”形象的表明了战争的残酷性。他们不仅没有做出“攻陷东京,夺了皇帝鸟位”的过激行为,还最后答应了招安,虽然他们知道招安后的路也不好走。在招安后他们还一起努力征辽、征方腊,为国家抵御外侮、平定叛乱。在出征的时候,他们知道归顺敌国会让自己得到重用而打败对方其实也不会被宋徽宗赏识,但是他们依然忠心于自己的国家打败了敌人。对比一下吴三桂,我理解的这正是体现他们“忠义”的地方——忠于自己的国家。

早听说人们在看电视剧“水浒传”时,看到宋江在见到皇帝时整个身体匍匐在地,只有屁股高高撅起的时候感概万千。我读完《水浒传》后也想象了一下这个情景,我觉得这里是宋江跟朝廷最终达成和解的时候,其实也是宋江跟自己,好汉们跟当时的社会最终达成和解的时候。

而体会了好汉们的忠义之后我也理解了书中宋江第一次见九天玄女时,九天玄女说他“魔心未断,道行未完”,他那时候是心存谋反的吧?后来他努力奋斗聚集了那么多的好汉在身边,反而带着他们归顺了?难道是奋斗没有用吗?我想不是的,这恰恰是他成熟了,是真正的为兄弟们着想,是报国之心战胜自己贪图功名之心的体现。虽然后来大多人落了一个悲惨的结局,那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爱因斯坦在写给泰戈尔的信中说:将来所有事情都可以用客观规律计算,未来已定,时间是人的错觉。这难道说作为少年的我们就不用奋斗了吗?我想不是的,就像登山一样,景物虽然客观的在那里,但是如果不去奋力的爬,又怎么能体会辛苦后到达山顶的那种畅意了?我想梁山的好汉们也正是因为经过了才从内心明白了真正的大义。

《水浒传》让我向往也让我唏嘘,我想我以后也要扎实学习努力奋斗,去追寻我们的时代赋予我们的“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