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作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丝路之秋名师大讲堂活动心得体会

2023-12-06 04:02:34 心得体会 访问手机版

丝路之秋名师大讲堂活动心得体会 篇1

凝玉花上露,清影入晚秋。虽草木萧疏,却桂香飘远,载满一秋丰盈!10月中旬,怀揣着求知和梦想,我们学校一行四人一起赴西安参加了20__”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数学专题培活动。

本次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有精彩的课例,发人深省的讲座以及专业的课堂点评。这次学习让我感受到了这些教育名家理论钻研之深,知识涉猎之广,真是一场思想被洗礼,灵魂被唤醒的教育的盛宴!

可能我们在读书阶段都有一位特别喜欢的老师因为某位老师而爱上那门学科,甚至想要成为和老师一样教书育人的人,张文娣老师的课娓娓道来,让学生在温馨的氛围之中不知不觉学会知识,在做题中知识得到升华,思维得到扩展,方法得到总结。课堂上提到了一个学生不会的问题,她对孩子说不会没关系,因为张老师没讲。在上课的时候用幽默亲和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每位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任务,做到了因材施教。张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让我意识到,想让学生在这门课上有所收获,老师的作用可能占有百分之七十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我以后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逐渐调整我的教学方式,学习她优秀的地方。

符老师的课颠覆以往的小组合作模式,剖析各类学生心理。学生从答题人变为命题人,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提高学生积极性。他把课堂比喻成到菜市场买菜,每个人要买的东西不同,所以他的试卷讲评课别出心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孙老师的课从问题中出发,遵循脑科学的发现规律,引发了学生真正的学习,这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潘建明老师的边实践,边给老师们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讲座!无论是教学素养还是语言艺术都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专家们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和为人师表的教学态度,学生身上源源不断的思考和勇气,让我深受感染陷入深深的反思!

教海无涯,唯热爱不可辜负。我坚信每一种热爱都值得全力以赴。心有翼,境无止。我有幸与会学习,被大师之光照亮,也想成为光。沐光而行,教研路漫漫,我已在路上,一直在。

丝路之秋名师大讲堂活动心得体会 篇2

时序九月,癸卯暮秋之初,我们一行二十几人,自王母故里赴古都西安体育学院大礼堂与会“丝路之秋”培训。此次培训,英才荟萃,济济一堂,数学教育之堂奥,人文历史之浩瀚,让我感悟良多,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对数学本质、核心素养、单元设计等等有了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理解。各位老师、专家通过现场教学、课下说课、和专家点评等方式,不仅教会我们理论,还教会我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如何深刻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概括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俞正强老师、刘德武老师和郝高峰老师虽然并未专门讲解核心素养,但是核心素养却贯穿始终,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应该要贯穿学生学习数学的始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也是数学思想培养的过程。尤其徐长青老师的《统筹与优化》一课,不仅在课堂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吸引了我们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徐老师创设情景贴近生活,以桌为锅,以手为柄,在一声声的“刺啦刺啦”中,数学课跟看相声表演似的。徐老师的风趣幽默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及课堂上呈现出的学生思维的可视化让我深深折服,听课的过程就是视觉与听觉的极致享受。作文 WwW.ZuOwENbA.NeT

郝高峰老师的《认识几分之一》一课,让我感受到数学老师,原来也是可以如此温暖、温润,而数学课也可以比想象中有文化、有内涵。郝老师在课堂中多次在古诗、史书、数学史中提炼分数,从传统经典文化中挖掘数学的影子,穿越千年的“一半”用时间轴呈现出来,让我不经感叹道我们祖先留给后人的辉煌,也感受到,作为一个老师要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郝老师把分子、分数线、分母比作伟大的母亲将孩子高高托举,让我感受到,数学课不该只是冰冷的数字,机械的符号,而应更加有人的温度。

作为教师,要能够对未来数学课程的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把握,未来的数学课程将会聚焦于学科育人和跨学科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为什么要倡导“大”单元呢?“大”的用意有三:一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其出发点是起统率作用的“大”的观念、项目、任务、问题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站位,改变教师的格局。二是针对现实中有许多教师只关注知识、技能、习题、分数等,而忽视学生能力、品格与观念的培养的问题,大单元设计有利干教师明白“大处着眼易见人”的道理。三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大单元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时间与学习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

确定大单元至少要考虑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研读本学期的相关课程材料,特别是教材的逻辑与内容结构、与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学生的认知准备与心理准备等,按照规定的课时,判断本学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大单元。二是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理清本学期的大单元逻辑以及单元命名,如到底是以大任务或大项目来统率,还是以大观念或大问题来统率?如俞正强老师《认识速度》一课,以单位时间内比路程和单位距离内比时间让学生探究出真正的速度的意义,而不是固化思维的“速度=路程÷时间”这个公式。本节课,速度的意义是作为学生后续探究其他“数量关系”的一颗种子,借助这节课,我也明白了大单元教学下,种子课的重要性。三是一个单元至少要对接一个学科核心素养,依据某个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材,按某种大任务或观念、项目、问题的逻辑,将相关知识或内容结构化。四是综合考虑单元设计的要素,包括名称,课时,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资源、评价等,并以相对规范的格式呈现出完整的设计方案。

三、如何进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要想做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就需要我们关注教学目标、学习过程、多元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师要深入研读新课标,通过横向分析、纵向分析的方法,了解各个学段的不同目标。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生方法,习惯,态度,能力等。如刘德武老师的《认识时间》一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向刘老师提出钟表的时针又短又粗,而分针又细又长,并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剪指针,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及最后用钟表画小松树的设计,让学生也认识到表盘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课堂要从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培育,课学中可通过创建真实的情景。教师要建构评价意识,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进行多样化的课堂及时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或课堂的口头评价、随堂测验,课后的作业监测等,将“评”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课后,评委组老师还给我们进行了评课展示,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专家老师设计课程时的独到见解,这无疑是在我们心中种下一颗颗种子,让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通过此次培训,我觉得作为教师,要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会努力践行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亲身体验,以核心素养为主线安排教学路线,组织课堂教学。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丝路之秋名师大讲堂活动心得体会 篇3

带着对学习的渴望,对数学名家的崇拜,对优质课堂的追求,我们天水市枣园巷小学一行12名教师代表在西安体育学院参加20__年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教师培训。

本次数学培训专场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致力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宗旨,以优化策略多元融合,提升素养最有发展为主题!

10月13日早上八时整,活动正式开始,首先带给我们分享的是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西安教学名师郝高峰老师,郝老师授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郝老师不仅有数学老师理性与严谨优势,更是将数学这门课人文素养充分体现出来,让大家感受好老师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特别之处!

郝老师充分发掘教材内涵,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面带微笑和同学们亲切交流,让学生在“画——折——比”的数学实践活动中感受分数的意义,在突践中积累数学经验,发展思维能力,落实“四基”!郝老师是“简·美数学课堂”的倡导者,他从大单元背景下着眼,以身边小事为切口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必要性和适用性,给学生一个不一样的数学体验!

第二节示范课来自全国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他所受的四年级数学《统筹与优化》,整节课让全场一千多师生沉浸其中,孩子们“嗞啦嗞啦”的体验让人印象深刻!数学老师不仅是严谨理性还可以是优雅与温润,总孩子们的反馈中,我们感受到数学课的理性之光!我们基础教育就是要为孩子做必要的储备,要教会孩子高观点和高阶思维!虽然是一节数学课,但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学上,我们经常将调新课标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是什么,就是我的教学内容!

徐老师强调,经验是在活动中产生的,我们要一起让每位孩子都全感官参与,行成对知识的具象性认识,让他的思维可视化呈现,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数据结果并不重要,而过程才有思维的价值!这一切不正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吗?

徐老师给参会老师普及了具身性认知理论,提出思维可视化的观点,让参会老师受益匪浅!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始终是把孩子放在自己设计好的框架里,并没有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完全跟随老师的设计来展开,使学生丧失了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也许失去了一你是在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机会,而且某种程度上扼杀了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冲动。

这次培训形式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教育教学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学习是短暂的,但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常年的。追寻名师脚步,聆听名师指点,我们将满怀教育梦,今后付出更多时间努力学习,勇于在课堂中去实践,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丝路之秋名师大讲堂活动心得体会 篇4

秋风问收成,教研尤可观。20__年10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20__“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全国教育专家与陕、甘、晋、蒙、豫、川名师“贯彻落实新课标领航教——学——评一体化新课堂”教师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活动,让人如沐春风,感触颇深!因为它让我们看到:英语课堂可以是诗歌的课堂,可以是音乐的课堂,可以是老师的示范引领,可以是悄无声息的理念渗透,可以是老师精炼的知识模块的输入与输出,也可以是学生的获得感的主阵地。英语课堂应当是浪漫的、吸引学生的文化课堂。

本次培训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特备注重名师引领示范。21日自____省的李洁婷老师的以读促写课,李老师专业功底深厚,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对重阳节有了全面的认识,随着写作支架的不断搭建,学生们写出了关于重阳节的作文,可谓是水到渠成。浙江张老师以新课标和中考为导向的,在张老师风趣幽默的驾驭下,课堂十分精彩,值得回味。四川省的赵雪君老师首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纷呈的阅读课展示,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山西省选派的优秀教师于川峻的听说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教师运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迎合了新课标的理念,照顾到了全体学生,高效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体现了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上海许瑾老师的示范课和微讲座,许老师运用了OREO的模式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特征来理解语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均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在许老师《半本作业,减量提质》的讲座中,许老师用典型案例讲述了作业设计的一些具体做法,内容详细实用。

22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易仁荣老师做了别开生面的示范课和讲座,易老师一边教学,一边分析他的教学处理方法,用他叹为观止的教学魅力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张蕾妍老师用自己的名字导入课题《Beautyincommonthings》,采用基于核心素养下融合阅读圈的英语互惠式阅读教学模式:以四种教学活动任务预测predicting、析疑clarifying、提问questioning、总结summarizing为单位,依据文章结构进行组内角色分配和角色轮换,在师生间以对话交流的方式构建文本意义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效果良好。在本次会议的最后,程晓堂教授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这场深入浅出的讲座给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的教学活动创新设计带来了思考和启示。

多场精彩讲座和多堂优秀课展示,使我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丰富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让我学到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也让我更加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我日常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对今后的教学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现总结如下:

一、注重实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课前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深入钻研教材和复习话题,了解学生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设计要新颖,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上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的情境,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用英语交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角色表演、小组竞赛、做游戏、演讲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在英语课上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这次的多节课展示都让我看到孩子已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与老师、同学积极地交流,体验英语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老师们与孩子的谈话亲切自然,像朋友一样,课堂气氛是平等的、民主的,学生完全没有了紧张的心理,畅所欲言,学习效果很好。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英语交流,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整个课堂是互动的,整个课堂生活化了,所学的知识也在真实情境中得到应用,这些都改变了以前课堂上的单纯地读写,课堂效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三、重视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

英语课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累加,而是一个综合体。每一话题的内容都是有思想的,都是很好的教育材料,应该把情感教育应用到每一节英语课上。老师们都考虑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一句句鼓励的话,让学生兴奋,促使他们集中精力,积极完成课堂上的各种教学活动。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应该为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支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时高估了自己的学生,所以我们应多关注学生,真正的走进学生,才能更好的把握他们真正的“最近发展区”。所有的学习任务在于“精”,不在于“多”,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四、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把培训所得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通过本次培训,我发现自己英语这方面的专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通过网络、自学、培训进修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多汲取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

同时还要把这次培训积累的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慢慢的消化吸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加工整合,探寻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里同教师一起进入新知的探索学习过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总之英语教学之路漫漫,这次培训让我追光而遇,沐光而行我要今后在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自己要多琢磨,多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培训所得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使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丝路之秋名师大讲堂活动心得体会 篇5

在丰收喜庆的十月,“丝路之秋”小学数学研讨活动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勇敢向前。两天的学习,专家们那丰富的案例、精深的理论使我叹服,他们在自我专业成长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达到的境界,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对于教育我也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郝高峰老师的《认识几分之一》使我明白渗入生活中的知识是充满温度的,是容易被孩子接受和运用的;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统筹与优化》用生活常识生动地阐述了合理规划和安排个人的时间、精力与资源,才会使效益达到最优;河南省骨干教师赵莹老师的《认识分数》和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的《认识速度》,情景化、模拟化、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将理论与实践深入融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徐长青老师的课,我感触颇多。

首先:徐老师的课教学过程生活化。他说:“不要带着知识走进学生,而要带着学生走进知识。”教学中,徐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支点,精彩地制造了几次“学习冲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交流中体会“资源数”的重要,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指导数学的乐趣”。另一方面,徐老师“就地取材”利用自身资源“锅”与“饼”,带领学生研究“烙大于1的偶数张饼”所用的时间,同学们在动手操作中提升了思维活动,将行为的感知升华为理性的思维认知,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理解抽象的统筹思想。他的数学课,同样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学习经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课堂活泼生动有趣,但他又不仅仅是数学课,他传播着数学思想、数学文化。他对优化的解读,不仅仅是改变烙饼的策略,当烙一张饼时,没有办法改变饼,则从锅的角度进行优化!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在,就必须想方设法进行优化,所以有了更多的发明创造!这是又一种创新意识的培养!

其次,徐老师非常尊重学生。尊重在课堂上“会等待”。在他的报告中提出: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学生还在思考。还有课堂出现混乱的时候,要有足够的时间等待。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一味的制止,而要用心观察,看孩子们都在干什么,说什么,也只有这个时候才最容易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再次,徐老师的课堂语言诙谐、幽默、充满智慧。

课堂教学中,徐老师结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以小手为饼,以胳膊为锅,促进学生烙饼的活动体验。每次烙饼时,那种像在游戏又像是学习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深入探究。这种烙饼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经验,会深刻地印记在学生的脑中,强化在学生的心里。应该说,学生被所学内容深深地吸引着,并给学生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智慧的种子,这颗智慧的种子还会不断生根、发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次“丝路之秋”的数学之旅令人难忘,更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自己的任务及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信心。并利用此次培训所学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素质,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丝路之秋名师大讲堂活动心得体会 篇6

秋声无觅处,梧叶月明中。带着一份对学习的渴望、对教学的执着,10月27日-29日,我们相聚“名师之路”,共赴这场秋日的学习盛宴。本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主题是打造“会看·会想·会算”的数学课堂。

此次研讨活动历时三天,九节示范课,九场讲座,不仅让我们与专家名师有了零距离的接触,还让我们接触了新思想,新观念。我们在享受精神盛宴的同时积极研讨、认真反思、把自己的所想、所思、所悟、所得及时进行梳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细品他们的思与得,成长与幸福吧!

吴正宪老师展示的《周长》给我的印象最深,吴老师的课堂,不仅是用数学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乐趣。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见到的不仅仅是一位淳淳教导的长者,更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的老朋友,让我们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认识速度》这节课,他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他的话来说:“课堂教学源于情!”他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名师课堂,花开有声;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名师的课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全面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而且专家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声音在哪里,眼睛就看哪里”,当孩子说到老师心里的想法时,”你好像是我的托啊”,”说不对也不怕,表扬举手的勇气”让孩子在心里上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来展示自己。

走近名师,走进生命的课堂。通过学习研讨,我们不仅在专业水平上得到了成长,还找到了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到达理想的彼岸不容易,但我们一定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丝路之秋名师大讲堂活动心得体会 篇7

20__年10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20__“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教师研讨活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符永平老师的试卷讲评课和徐洁婷老师的《探索与表达规律》两节课,在这次的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和同样来自教学一线并取得卓越成绩的老师的经验总结,使我对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数学思想和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参加研修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我在学习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了解教育的前瞻思想,并在与老师们交流中收获了启迪。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留给我的东西却是深刻的。我对本次学习是十分珍惜的,因为我从内心感到,教师参加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本次落实贯彻新课标,领航教-学-评一体化新课堂的培训学习,我的收获的确不小,同时也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很多新思考。下面就对本次培训学习中的两节优秀课例谈谈我的感受:

徐洁婷老师主讲的精品课《探索与表达规律》,引导非常到位。徐老师由浅入深、步步紧扣、条理清晰、讲解到位,注重总结提升,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与学生互动交流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这节课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符永平老师主讲的《学生讲、学生评的试卷讲评课》更是精彩,这节精彩的试卷讲评课,让我从平时僵化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感受专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们的思维从固化而有变化,幽默风趣、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学习目标,是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将学生的主体性表达的淋漓尽致,课堂在老师有激情地引导下紧紧吸引住孩子的思维,真正的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呈现出学生的思维可视化。

总之,通过这次研修,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坚信只要坚持搞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努力奋进。

丝路之秋名师大讲堂活动心得体会 篇8

在10月28日—29日,我有幸参加了“20__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落实贯彻新课标、新领航教-学-评一体化新课堂”教师培训活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参加培训的体会。

一、好的对话是语文课的本质

在《驿路梨花》的讲授中,徐老师充分考虑学情,降低了任务难度,不急于让学生分析悬念,体会形象,而是选取“梨花”这一意象入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它的含义,从浅层的自然界的梨花,到小姑娘,再到助人为乐的精神;从“驿路”的含义中取“传递”一词,落脚在茅屋照料者的传递,雷锋精神的传递。对于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这本是一篇较难的文章,但在这化繁为简的设计中学生却领会了它的本质。

在程翔老师的《爱莲说》课堂,当学生理解不到位时,程老师不慌不忙,慢慢引导,不断追问,以莲的形态引到君子的品质,将“莲”“菊”“牡丹”的形象解读做到了极致,由花及人,再到“出世”与“入世”,让学生真正明白了莲的可贵之处,也明白了周敦颐的价值选择:真正的君子不是遗世独立,感叹曲高和寡的隐士,真正的勇士敢于站在腌躜的污泥之中仰天挺立。在程老师一步步的引导下,周敦颐的“志”一步步显现、升华,彰显光芒。

王健行老师的《渔家傲》先以李清照的词贯穿她的生平经历,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再抛出问题串,从诗词的意象走向作者的志向。当一个学生无法理解为何千帆会“舞”,王老师问:“你坐过船吗?”学生答:“没坐过,我晕船。这本不是一个理想的回答,可王老师却说:“对,李清照和你一样!”接着利用学生晕船的经验引导她体会“星河欲转’的画面,这样的对话可谓借力打力,顺势而为。

在丁卫东老师讲《昆虫记》导读时,请学生说书中的昆虫之“最”,一半学生表示还没看过《昆虫记》,举手的并不多,可丁老师并不慌,他先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即课本中的《蝉》入手,让学生说蝉的特点,学生渐渐开始进入状态。每一个问题都不是草草而过,丁老师用了很多时间等待、鼓励学生表达,哪怕在学生已经有了精彩发言之后仍不急于进入下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聆听别人,受到启发,直至产生自己的见解。

每位老师在对待学生的发言时,都机智从容,与学生的对话看似轻巧,却化深刻于无形,包含着智慧和深意。一节好课,最有价值的不是课堂环节的巧妙,而是老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真正引导启发学生向文本深处走去,当学生没办法一下给出老师想要的答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时间去体会。教师教学生,往往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应该顺理成章地给出答案,而为了保证环节的完整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于是很多问题变成了形式主义。

二、大胆舍弃,突破难点

在评课中,徐老师反思《驿路梨花》这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一定要大胆舍弃,结合新课标要求寻求重点,突破难点,单篇精读,反复打磨。

1、标题驿路梨花,为何梨花开在驿路旁?“驿路”的含义是什么?从而关注到课下注释“传递”这个动词,这就解释了梨花为何开在“驿路”旁,即也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人性的美好时时有,不断的传递下去,所以梨花开在驿路旁。

2、“为什么有梨花的地方就有人家”,从而引导学生先从“梨花”的表层文化内涵入手,接着过渡到深层精神的象征义,当然这其中也有梨花作为中国文化承载的重要意象“素雅洁白、静谧美好”的深刻含义。

3、主旨的落实,放在“雷锋精神”是否合适?“雷锋精神”怎么落实?怎么让学生切实从文章中领悟其真切的含义?想必须美美的读,出声读,让学生做到略读后的精读,自品自悟,这自然而然就明确了什么是“雷锋精神”的核心,也就与标题的设计形成呼应:“驿路”梨花,“梨花”精神,不断传递,思接千载、贯穿古今。

4、在反复磨课中,也进而发现这篇小说结构的巧妙和精神的深入同步处理并不矛盾。还是通过标题,“驿路梨花”中的“梨花”这个人物,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的原因,这其实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是小茅屋的主人”“所有人都可以是梨花”,这样的安排才是设置悬念,层层误会,凸显小说一波三折,叙事性的特点。

三、核心素养的养成要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入手

这是黄厚江老师在今天讲座中的观点。“我们一起聊聊,不一定要举手。“我们不要分析,我们就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黄老师的课堂一上来就在打破规则对思维的限制。在这位真性情的老师带领下,学生们面对“大师”的思想包袱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解封了。穿新装的皇帝到底是高矮胖瘦?说出真相的小孩子叫什么名字?黄老师用孩子般真诚的性情带领我们品读、思考、思辨的都是文本语言本身。我们习惯了孩子就应该天真无邪、纯洁善良,却又笃定他们在长大之后一定会成为说谎的大人时,黄老师却告诉我们在现实的童话里有一个叫安徒生的大人,他依旧保有孩童的真性情。他的名字会从今天起和那个指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儿合二为一。

山西省优秀选派教师段煜和河南省优秀选派教师刘振华所执教的课题分别是《<艾青诗选>“太阳”意象探究》和《登临诗专题赏读》。同为老师,我能从这两个标题中看出二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投入度之高。他们授课过程中对文本的细读,对授课环节的精心设计也证实了这一点。两位老师流畅的语言表达,与陌生的学生默契地互动,层层深入的文本阐发让我看到的是一名老师对教育的热情,对语言文字深耕的专情。

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董一菲老师单篇教学《济南的冬天》,主题为《山含情水含情》,但真正让我和学生们都沉浸其中的是董老师语言表达中浑然天成的柔情。借用董老师在课堂上所引用的“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董老师课堂的柔情以一声声宝贝们,以一句句诗意的表达,以一遍遍真诚的认可写之。但这堂课的精彩不止于老师所展现的职业素养与人格魅力,不止于老师对文本魅力的精细挖掘,更在于老师柔情引导与感染下学生不断升格的语言表达。

一堂公开课最重要的作用是理念的引领与示范,授课教师们超高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如何成为这样的教师,继而培养这样的学生,黄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关注语文的基础积累和训练,离开这个抓手,一切都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