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作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心得体会

关于党日的心得体会

2023-07-08 11:01:54 心得体会 访问手机版

关于党日的心得体会 篇1

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所谓感恩,就是要记得别人的好处,并给予加倍的回报。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而真正做到的人更是少之甚少。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在和平年代生活了几十年,感到非常幸福。虽然年过半百的我,有时也会为自己曾经遇到的一些失意和挫折感到过伤感,也会感到自己的人生太不尽人意。但是,无论如何,饮水思源却是铭记在心。这次参加感恩党,歌颂祖国教育活动,通过对过去的认真审视和思考,引发了许多的感慨。几十年的人生一路走来,我要感谢的太多。首先,要感谢组织,让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其次,要感谢身边的所有人,感谢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生命,抚育了我;感谢师长,是他们给了我知识和能力,指引了我的人生;感谢单位领导、同事和朋友,他们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我,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克服了许多困难。而回顾参加工作三十多年的经历,更要感谢的是党的教育和关心培养,才使我一步一步成熟、成长。对这一切,我心存感激,也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珍惜自己有限的工作时间。因此,我不但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而是要将感恩变为实际行动,贯穿在工作中,以扎实的工作来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

一、加强学习,认真履职。一是要加强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的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更新知识,准确掌握和运用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确保工作圆满完成。二是要认真履职。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进取的精神,履行好自己所承担的老干部工作和组织人事工作职责,踏踏实实完成工作任务。

二、用情做人,用心做事。就是要带着感恩的心做人做事,感恩之心,对国家而言,是忠心,对社会而言,是爱心,对他人之言,是关心。对父母而言,是孝心,对自己而言,是信心。一是要用情做人。我局的老干部过去我们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现在,他们大多是年老体弱,需要得到我们的关心和照顾,作为老干部工作人员,就是要带着爱心、诚心、虚心、耐心去做工作,把老干部的冷暖挂在心上,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从一点一滴做起,力所能及地为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真心诚意服务好老干部,把局党组对老干部的关心重视体现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使我们的工作让老干部满意,让局领导放心。二是用心工作,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精神,对工作热心,对同志关心,发现问题要细心,处理问题要精心。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事、正确对待自己,把主要精力用在做好工作上,凡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扎扎实实做好工作,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

三、增强党性,树好形象。我作为一名党员,一个国家公务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增强党性,树好形象,要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和公务员的条件来严格要求自己,起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是要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二是树立牢固的组织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增强党纪党规观念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党章及党内其它制度规定,维护党员形象。三是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知足常乐,把廉洁自律作为底线,自觉保持清正廉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四是要树立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单位的形象,加倍珍惜集体荣誉。

常怀感恩,体会生活的美好。常怀宽容,保持良好心态。学会知足,不无所谓的争夺名利。有所追求,才能不断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始终用感恩的心感受一切,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树好彝州商务人的形象,为推进彝州商务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党日的心得体会 篇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性质这个词。然而,究竟什么才是性质呢?通常的角度,是指事物其本身所具有的根本属性。那么,党的性质是什么?党的性质是如何体现的?与其他政党相比,它又有何不同呢?带着这重重疑虑,我走进了第二次党课培训的课堂,聆听李端阳老师为我们全面解读党的性质。

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党的xx大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几句话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简单的几句话,却给了我无比深刻的感受。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亿万中华儿女曾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己的性质,才有了一页页**党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篇章吗?时至今日,历经80多年的风风雨雨,党的性质不仅没有丝毫的动摇,还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先锋一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中的一部分党员来自工人阶级中最有觉悟、思想最为进步的人群。正如马克思所言: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的阶级,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长期以来,中国的工人阶级始终作为中国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而存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活跃在各个领域,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的,虽然工人阶级是党的主体,但党组织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吸收了各阶级的先进分子。长期以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中,还是在欣欣向荣的经济建设中,党的领导始终是无私的、英明的、正确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仅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也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她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解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谋求福利。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保证这一伟大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就必须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在这一堂党课中,解开我心中最大的疑团是——与其他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有何不同?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不同,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里。与其他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最为广泛,代表的阶级阶层最为全面,因而能够更好地集合更多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从而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此相比,其他政党却大多体现着某一阶层或某一阶级的利益需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任何人只要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为党的目标而奋斗,就可以加入党的组织,保证了中国共产党能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始终富有蓬勃向上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毫无疑问,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新中国的今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时刻牢记党的性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才能树立起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复兴中华的伟大责任。

关于党日的心得体会 篇3

今天的培训班上,我们进行了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学习,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内容及内涵,领会到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了积极加入共产党的初衷。

一、党的性质的理解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谓性质即指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任何政党都有其一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代表这个阶级的利益,反映这个阶级的世界观,为这个阶级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最初始的目标就是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让工人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产阶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发现工人阶级的命运是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相联系的,因此中国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所决定的。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党的指导思想必要性的认识

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作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也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从根本上讲,党的指导思想是解决党在执政道路上的精神需求的产物,它有利于维护党的性质,有利于实现党的目标。

三、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有益与不足

一党执政可以制定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中国一党执政,继而支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思想创新在政策、法规上演化为制度创新后,将新的制度、政策、法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全国之力来谋求全局发展或解决局部问题、困难,并形成了一种规范体系。同时,一党执政下可以对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建立更有责任的政府。

一党制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弱点。一是长期执政导致体制内的优胜劣汰和新陈代谢成为难题;二是一党执政缺乏一个纠偏机制,人民不能通过适当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三是一党执政的反腐难度大,容易发生官官相护的现象。

四、入党的动机

每个人入党的动机都不同,有些同志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的;有的则认为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荣,在亲戚面前也好看;有的认为现在党的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得到提拔重用,或者大学毕业后好找工作;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还有极少数人,要求入党是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在上述入党动机中,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完全正确的入党动机。这种入党动机之所以是完全正确的,就是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党员条件是一致的,其他的入党动机则是不完全正确、不正确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

通过党课的学习,端正了我的入党动机,刚开始的确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但现在我正确地认识到入党的动机:第一,要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第二,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三,要有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觉悟。

徐义英

关于党日的心得体会 篇4

屈原,用自己的行为劝告君王;范仲淹,心怀天下,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林则徐,不允许任何人让自己的国家受到伤害;刘胡兰,宁死也绝不出卖自己的国家。他们所做的这一切,无一不是在用自己的行为保卫着自己的国家,热爱着自己的国家。

但是,身处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

在遥远的西藏有这样一位老奶奶,她已经九十九岁高龄了,但她每天都要升国旗,而且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升国旗她已经坚持了五十四年之久。在她的生活之中,升旗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在她家的柜子里,整整齐齐的放着六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每次升国旗、降国旗,老奶奶都要小心翼翼的拿出来,再仔细的叠好放进去。每天如此,年复一年,从不间断。老奶奶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祖国那赤诚的爱!

清洁员。每天清晨当人们都还在睡梦中时,他们却在忙碌地打扫着街道。每天如此,晚睡早起,为祖国扫去尘埃,让祖国更加洁净、美丽。难道他们的行为不是爱国吗?

合唱团的每位成员。每当他们在舞台上,唱起爱国歌曲时,总是那样的激昂、热情、真诚,好像要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都表现出来,难道他们的行为不是爱国吗?

运动员。在每一场赛事中,他们都会拼尽全力,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祖国取得荣耀。难道他们的行为不是爱国吗?

莘莘学子。勤奋学习,不断创新,为祖国的强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难道他们的行为不是爱国吗?

关于党日的心得体会 篇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不仅仅为党内成员提供了一种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保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有利于克服党内的不良现象。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正确决策和决策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

群众路线要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三)群众路线深刻揭示了党的权力来源和本质

执政党是执掌国家政权的党,必须正确认识党与权力的关系。从党的群众路线的角度来看待共产党人的权力,其中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二是共产党人的权力要替人民办事。这就深刻揭示了共产党的权力来源和本质,每一个掌权的共产党员都必须树立公仆意识,一切对人民负责。

(四)群众路线反映了党的根本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对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来说,群众路线主要是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领导者必须深入群众总结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形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计划和方案。只要领导者的认识集中了群众的正确意见和智慧,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那么,领导者的认识同群众认识就会达到一致。用理性认识的成果指导群众的实践,一方面可以通过群众实践,使精神变为物质,改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群众实践检验已有的认识正确与否,从而补充、修正和发展已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