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作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江南教案7篇

2024-06-17 06:02:23 工作计划 访问手机版

如果教案无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就无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和资料收集,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江南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江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江南春》。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江南的春天。)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诵读研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过渡: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且读出感情。

(3)检查学习效果。

①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

②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大家平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讨论:抓住重点字词、查工具书、了解相关背景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大家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全诗。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标注难点。

(2)四人一组,交流学习。

学习前两句诗——晴景,写今。

①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莺啼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触觉——风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这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

(明媚、有声有色、充满生机。)

学习后两句诗——雨景,怀古。

①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

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

南朝 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交流后明确: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示例:诗人可能在想:希望通过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稳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庙都灭亡了,物是人非,我们的国家竟然还在仿效这种做法,这不仅不会巩固国家的统治,相反,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啊!

③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过渡:同学们,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赞叹之中隐含的哀愁吗?自己先试试。(再指名读。)

5.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过渡: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学到这里,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去欣赏江南春景吧!

(1)播放视频。(欣赏谱曲的《江南春》。)

提示:古代的许多诗歌都可以用来谱成曲,这样也方便了传播。吟吟唱唱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大家可以跟着一起哼一哼,唱一唱。

(2)再读诗歌,背诵诗歌,读出江南春日的美好和作者的忧伤。

江南教案篇3

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板书课题。

3、学习生字:江南。

二、分析课题

这是古代的一首民歌。

“江南”是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南部和浙江的北部。

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地方。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可采莲田田鱼戏间西北

(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戏。

(4)齐读生字词。

(5)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

“莲”指荷花,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什么意思?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

看图,莲叶是什么样的?

莲叶挺出水面,像擎在手里的一把把小伞。

小结。

3、第三至七行。

(1)看图,鱼儿在莲叶间游动,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这儿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

(2)指导朗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3)指名说说这几句的意思。

小结:这五行写鱼儿在莲叶间四处游动,穿来穿去,好象在游戏作乐。

三、巩固

1、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田田戏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四、小结

1、学习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要读出采莲人愉悦的心情。

2、指导停顿。

3、反复练习朗读。

4、自由练背,指名背诵。

江南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

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不易。

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的教学准备: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网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诗人“白居易”。

(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词。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设计意图】

1.开头先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介绍诗人,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题,这样既简洁又明快。

2.对词和词牌名的简单介绍,体现了对中国诗词文化知识的渗透。

二、初读感知,欣赏江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评议后再读。

(二)学习生字“谙”。要求: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1.指名读。

2.分析字形。

3.理解“谙”的意思。

4.指导书写。

(三)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

1.指名读(评议)。

2.范读。

3.齐读。

(四)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方法:自读、探讨、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运用阅读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词意,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找词眼。

1.品读“好”。这首词中哪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

2.指名朗读“江南好”。

3.齐读“江南好”(体会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叹之情)。

(二)品词赏句。

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反复诵读,注意读出节奏美。方法: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2.想象画面。

(1)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美美地读,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再有感情的朗读。预设与相机点拨:“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比火还要红。”这“红胜火”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鲜花怒放的景象,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这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这让老师不禁想起了这个词:绿波荡漾,你又想到哪些词呢?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江南美景。

3.入情入境。

(1)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

(2)赏析“能不忆江南”。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忆人。课件出示,资料链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三)诵诗韵。

1.师生合作读(读出诗韵)。

2.再次有韵味地朗读,把这首词里面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设计意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所以在这一板块中,得从“好”字入手,体会一字所含情感,所用之妙,然后抓住诗词中的具体体现江南景致之“好”的诗句,想象美丽的画面,进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感受诗词意境。在此同时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及师生合作读,这样的反复诵读,既能体味韵律,又能悄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训练,又能让学生感受江南自然风光美,从而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

(一)我是小诗人。

忆海南

作者:

海南好,风景()。

遥看遍地(),

抬头望天()。

能不忆海南?

(二)欣赏佳作,教师讲评。

江南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教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加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

江南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自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音乐美。

2、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体会其中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自读古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二、指名朗读,正音。

三、多种形式朗读:范读、学生各自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熟读诗歌,对照译文,理解诗意。

五、朗读诗歌,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先自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水村山廓酒旗招风

2、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学生先自悟,再在小组进行交流。

指名交流:

?江南春》:通过对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作者寓情于景,面对着尚存的佛寺楼台,想到南朝却都早已烟消云散,生出许多感叹。

3、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七、练习背诵: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诵,齐背。

八、作业:

选择其中的一首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把诗歌中美丽的春天景色描写出来。

色的描绘,作者寓情于景,面对着尚存的佛寺楼台,想到南朝却都早已烟消云散,生出许多感叹。

江南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欣赏《忆江南》歌曲(dvd),

同学们,喜欢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赞美的是什么地方?江南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吗?

是啊,江南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诗人留下了赞美江南的诗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并认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2.介绍词。

3.出示《忆江南》。学生抄写在国学本上。

4.介绍作者。学生交流资料后,屏幕出示。

其实,不少人写过《忆江南》。但是流传最广,深受大家喜爱的,还是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这首词究竟有什么魅力,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忆江南》。

5.范读《忆江南》(配乐以明丽昂扬为基调);

二、读通读懂

同学们,我们读古诗词,一般要经历这三步:读得通顺;读懂意思;读出韵味;(课件出示) 自由练读

1、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3、齐读。

2、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句的意思。

你读懂了什么?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3)“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诗人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同学们,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将上下句对照起来读,发现了什么?(字数相等,上下对称)

告诉学生,这是对偶。

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体会对偶句的独特魅力。

4、正因为江南是如此美丽,因此,作者在词的最后深情地说:能不忆江南?

请大家关注这句词中的标点符号。书上用的是什么标点?(问号)指名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其实啊,在古代,词是没有标点的,这个问号,是今天人加的。如果让你加,你觉得应该加什么标点? 加上后读出语气来。

将这首词连起来读。自读——男女生读——师生引读。

四、读出韵味

1.读出词的韵味。(范读——自读——指读——齐读——师生回声读

2.同学们,词越读越有味。但是老师一个问题,一直想问大家:这江水,这江花,本是很平常的事物,为何到了白居易笔下,显得那样的美呢?是不是白居易当时所在的洛阳不美丽呢?

出示资料链接1:

3.可见,洛阳,也是一个很美的地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白居易觉得这平常的'江南景物是如此的美丽呢?

4.出示资料链接2: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吗?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杭州的山山水水都已经融入了白居易的生命,因此,他觉得特别的美丽。

同学们,把我们刚才的理解,融进这首词,我们再来读读,你一定会读出独特的韵味——学生齐读。

5.听大家动情地朗读这首词,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在洛阳,在香山脚下,满头华发的白居易,痴痴地凝望着南方,他昏花的老眼中浮现出了一幅又一幅画面,是什么呢? (教师伴随着课件画面,深情叙述:可能,是江南的小桥流水;可能,是江南的桃红柳绿;可能是江南的荷叶田田;可能,是红胜火的江花;也可能,是绿如蓝的江水出现得更多的,也许是江南岁月的点点记忆;离开江南时,父老乡亲的泪眼朦胧

师:这首词和它作者白居易,的确值得我们好好敬畏!就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将这首流传千古的词,背诵下来。

4、情境表演。

——师:在作者眼里,江南就是故乡,江南就是故人,江南就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

五、课后作业

课后去找到《忆江南》的另外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