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作文 (一)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插柳、折柳之俗与我国人民种柳、爱柳之风有关。柳为优良的树种,大凡有旱柳、河柳、龙爪柳、垂柳数种。晋代陶侃镇守武昌时,在当地遍植柳树,名为“官柳”。汉代太尉周亚夫在军营种植很多柳树,使军营从此得名“柳营”。隋炀帝曾号召全民种柳护堤,并赐以重赏,白居易曾有《隋堤柳》记之曰:“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五百里。”唐代的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把长安的一株柳树带到拉萨,并亲手种植在大昭寺前,这棵树迄今还郁郁葱葱。
清明节的作文 (二)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通常在农历三月前后,恰是大地春回的时节。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之后,人们纷纷走出居室,来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风,这些郊游活动便被称为“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由于踏青是一项有意义的习俗,因此代代流传。
清明节的作文 (三)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学校放了假,我和爸爸买了纸、香、鞭炮准备给老祖宗上坟。
一路上,桃花开了、杏花也开了,小蜜蜂在树下飞。一幢幢新楼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在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记得往年这里都是一座座低矮的平房。经过了一片核桃林到了坟地,我们几个人诚心诚意的上香、烧纸、爸爸还领我磕头,在一阵阵鞭炮声中我们祭奠完了祖宗。
回家的路上,爸爸和二伯在谈论家乡的变化。是啊,“5.12”大地震以后在国家的支持和好心人的帮助下人们住上了宽敞的楼房。就像二伯说的一样我们要学会感恩。我们生活在和谐美好的大家庭里,我们需要爱,更需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