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作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600字

2024-05-10 09:05:26 读后感 访问手机版

【第1篇】

中华上下五千年,六百多个春秋的尘埃掩盖了当年铁马金戈的农民起义与风云莫测的封建宫廷,但遮挡不住当年明月笔下《明朝那些事儿》散发的历史光芒。作者对明朝人物的描绘给我们搭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舞台,台上的世事变迁历历在目:从朱重八——朱元璋开始,到崇祯的自缢结束,276年历程、16位帝王,一个不朽的朝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明太祖朱元璋失去了父母,受到暴政压迫;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蒙古,战败后沦为囚徒;明孝宗朱佑樘即位时奸佞当道,改革创新举步维艰。他们都受到了很多挫折与磨练,但正是这些苦难让他们强大,纵横于天地之间,成就了一番伟业。

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人生。在我看来,明朝很多兴衰起落、很多王侯将相、很多无奈更替、很多风云变幻,都是岁月的篇章,可能一个自以为成功的选择就会改变历史的走向。明英宗在土木堡战争中的失败;万历四十七年在与努尔哈赤进行的萨尔浒之战的失败;明清松山战役,主将洪承畴本已定下步步为营的战略方针,无奈糊涂的崇祯逼他出战,结果大败。每时每刻都是岁月的篇章,翻过去的每页日历都是记忆的永恒,一去不复返。故而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只是短暂;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凡明君,在面临失误、重大挫折时必须要及时悬崖勒马,树立成功的目标并为之持续努力,否则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局面。

历史是块试金石,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书中出现了很多风口浪尖的人物,有死而后已的忠良,更有王振、魏忠贤之类的佞臣,他们在身后留下千古骂名,为世人所不齿。但在当时却是风光无限,当年奋起反抗魏忠贤而被迫害致死的杨继盛,却为世人仰慕,流芳百世,但在当时他只是个阶下囚罢了。这让我明白了,历史的真实性就是好人不一定会和徐阶、张居正一样得志,但一部分坏人却和王振一般猖狂。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身正不怕影子斜,大可不必计较他人与自己不同的眼光,坚持原则,历史自会给出公断。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是朱元璋的己欲。

“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这是倪文俊、陈友谅与徐寿辉之间的背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严嵩、夏至、徐阶与高拱、张居正之间的权谋。

历史留下的是教训,是经验。我们要牢记历史、反省历史,不要走别人已走错的路,这才是对历史的充分认识,更是《明朝那些事儿》暗含的道理。

【第2篇】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飘雪纷纷飞,漾出北国风光,漫漫长路走过历史的痕迹。

——题记

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朝代不断更迭,夏启的随山浚川、任土做供;秦前的战乱纷飞、群雄争霸;三国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朝的文景之治、丝绸之路;盛唐的唐风华韵、歌舞升平;宋末的骨肉分离、词人思瘦;明衰的言官当道、阉宦成灾……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魅力、个性,经历史的冲刷后显得熠熠生辉,而我从这套书里读到的则是关于明的兴盛衰亡。

如《简书》所言: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历史书又太大,装下了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在历史书上随手翻过一页,用笔划 过的内容很可能是他们的一生。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权力的不断交替和政坛上如渊般的人心,恰恰是那一个个在历史大浪里转瞬即逝的小人物完善了我对明朝的认识。我欣赏过张居正的深谋远虑,意气风发;也曾看过袁崇焕的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痛恨过魏忠贤的处心积虑,勾心斗角;也钦佩过王守仁的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见证了戚继光的忠肝义胆,深明大义……有情,有义,有爱;有诗,有歌,有梦。他们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正是他们用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写下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若论一个朝代的兴衰,那么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深远。

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的朱元璋从出家和尚到一步步走上皇位,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正如书中所言:朱元璋一向是个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人。他燃烧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大明事业,他改革,他确立制度,他创新,他用敢打敢拼的一生奠定了明朝繁荣的基础。有人说:农人就该本本份份,种好庄稼,别折腾。但是出身农人的朱元璋折腾出了一个朝代,折腾出了一个延续了276年的朝代。

或许有人天生优越,但是谁说朱元璋不曾为帝王?

凡事总会有始有终,如果说明朝的始是朱元璋,那么终就是崇祯(朱由检)不可否认的是,崇祯是个好皇帝,他在知道明朝的气数将尽时依然尽心尽力、任劳任怨,直到最后时刻都不曾放弃,奈何他的勤勤恳恳不足以拯救岌岌可危的明朝——他的努力终究失败,紫禁城失陷的那天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崇祯的死,并非懦弱,而是一种态度,负责任的态度。

一个伟大的朝代,一群个性迥异的人,一段永远不被忘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