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作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血红楼

2024-05-12 02:46:39 读后感 访问手机版

血红楼

——《红楼梦》读后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一首幽幽的小诗夹杂着丝丝哀怨悠然响起,萧萧的古树,凄凄的月光,隐隐间一幅红尘百态的画卷缓缓展开。曹雪芹,一代巨匠,心为笔,血为墨,以绝美的文字凝聚出文学巅峰,苦情巅峰,悲凉凄美《红楼梦》。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早年间,仗着家中颇为富有,在南京江宁织造府过着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直到曹府发生巨变。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从此曹家一蹶不振,日渐衰落。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以坚韧的意志创作出了“字字看来皆是血”的《红楼梦》。

《红楼梦》这部巨作不同于《西游记》浓浓的神话色彩,其主要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曲折爱情故事为主干贯彻全书,同时延生对黑暗封建社会的批判,让读者初读不然,细读方味。《红楼梦》中红尘百态,却处处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落败的贾府如落败的曹府,花下吟辞的林黛玉抒发的不正是他自己的情感吗?或是如此,曹雪芹对林黛玉有着一种偏爱,“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在曹雪芹一支生花妙笔下,一个略显病态,如风雨中一朵鲜花般娇弱貌美的女子形象雀然跃于纸上,印于心中,让人忍不住怜惜。

林黛玉不仅颜如玉,却还有满腹经纶。元妃省亲时要求其他人各作一首四句诗,却唯独要贾宝玉作四首五律诗,宝玉便做了《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可最后一首却毫无思路。林黛玉见状做了一首《杏帘在望》来帮宝玉。诗的前六句描绘蘅芜苑清净芬芳、草绿花香、轻烟冷翠、曲径回廊、风光迷人之景色;后两句是用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意境对比衬托,更显蘅芜苑春色优美,这首诗更是得到元妃的赞赏,称是四首之冠。这样一位才貌并俱的女子在感情上却不尽意。

在贾府中她遇到了一生的他,厅堂上,明是初见的两人却心有灵犀地感觉对方似曾相识,为后来的相恋埋下情愫。可是封建礼教下他们终究不能相守,无可奈何的黛玉只能终日与愁苦相伴,望景生情所作的《葬花吟》饱含了黛玉的哀怨和对世态炎凉的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美丽的花儿在黛玉的眼中却是另一番伤感,郁郁寡欢的她,积郁成疾,在宝玉和宝钗的大婚之时悲愤而死。一代佳人便香消玉殒。在很多人看来身为美人,才女,大家闺秀的林黛玉应当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姻缘,事实上她却为情而死,让人唏嘘不已!

但她真的死于悲愤吗?不,不是。杀了她的是黑暗的封建礼教。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她想自己掌管婚姻,是个异类。《红楼梦》这部作品看似是讲述一个爱情故事,但是书中却处处透露出对封建社会的憎恨,揭示了种种的病态。经历过起伏跌落的曹雪芹自然深明,《红楼梦》便是他对民主的呼唤,对千千万万被拉入深渊的人们的惋惜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