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完这则材料,反复思考,深深为内山先生的“壮举”感到震撼。我向他致敬。
我开始觉得,他的善良虽然值得赞美,但成本毕竟太高,不具有推而广之的意义。为了等一个陌生的、不知身处何地的顾客回来取走自己的包,要以坚守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代价,而且还需风雨无阻地经营着一间行将关门的小店,对于一个年愈九旬的老人来说,难度之大,令人思之生畏。换做我,一定坚持不下来。
但转念一想,我的这种看法实际上是从“得失是否均衡”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商人化的思维:我的回报最好大于付出,至少不能赔本。内山先生与那位丢包的顾客终究不过萍水相逢,即便出于职业道德,等上一段时间也无不可。如果时间过久,漫长而寂寞的等待就显得不那么划算了。这无疑是一个“聪明“的念头,相信很多人都会这么想。
可我们的民族、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从来都不缺少“聪明人”。经过几万年的文明进化,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之争日趋激烈,人们越来越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特别在今天这个繁华而多变的时代,人变得越来越聪明。欺诈、耍赖、冲破道德底线、践踏法律尊严等恶行恶念也不知从何时起甚嚣尘上。精于此道的人还很可能呼风唤雨,炙手可热,成为很多人争相效仿的“能人”、“智者”。我们甚至可以感觉到这些智者的大脑CPU运作的声音,那会不会是时代的最强音呢?走笔至此,心底一片寒冷。
历史上的很多圣贤都是今人眼中如内山先生一样的“傻子”:他们舍生取义,他们杀身成仁,他们在孤独中坚守正道,他们在坚守中成全了自身的高贵。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这样的大丈夫难免要被冷落、被讥讽、被摧残。可他们的高贵就在于怀抱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信念,任凭江河日下,依旧砥柱中流。屈原投江,孔丘失国,尾生候佳人而死,豫让报主恩而亡。还有那文天祥舍生取义,史可法守城殉国,都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壮举。内山先生的“壮举”,虽不及这些感天动地的圣贤,精神上却是一脉贯通,异曲同工。
我们真切地呼唤这样的“壮举”再多一些,让这份古道热肠的热量再持久一些,去温暖人间那些冰冷的心,那些每日机关算尽却疲惫至极的心。幸福的内涵并不单一,除了金钱与名声,还有内心的坦然与笃定。也许内山先生领悟到了这个大巧若拙的境界,才漫不经心地将自己平淡的人生升华到了一个令人仰视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