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文曾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中少不了风雨,也不乏天晴,坦然面对人生,释怀外物,方能算真正的成熟。
坦然面对,释怀人生需在乐境中坚守自我。
世界著名记者华莱士做到了:拒绝尼克松总统聘为秘书的邀请,只因当初对自己一句“做一辈子记者”的承诺。华莱士在这份外人可望不可及的殊荣与巨大机会前,保持了理性与冷静,不以物喜,坚守着自我。也许有人会说:这种坚守有什么用呢?也许,在他从众多记者中脱颖而出,在他成为世界第二位、美国第一位采访邓小平的记者后,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正是在乐境中的坦然,正是在众人或叹息或嘲讽前的释怀,正是坚守,成就了他在理想道路的辉煌。坦然不是完全放弃,不是一无所求,而是弃浮名而追取真性。
坦然面对、释怀人生需在逆境中豁达向上。
那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做到了。身为中国盲协副主席的张杨在幼时一次意外中失云了双目,但她忍住在巨大痛苦,化压抑为生活的动力。终于她“破茧而出”:考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并且成为该校自建校300年来首位获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她在遭遇人生重创后没有一蹶不振,没有怨天尤人,没有颓废,而是用坚强作为前行的灯罩,用乐观向上作为奋斗的心烛,用坦然面对挫折,“不以己悲”点燃心烛!
正是在逆境中的坦然,正是在旁人或怜悯或安慰中的释怀,正是豁达,助她叩开成功的大门。坦然是一种主动的生活态度,对挫折坦然意味着对生活多了一份积极。这种积极也许是是在受挫的方面深入钻研,也许在其他方面找到生活之意趣,但是终都是一个立着的“人”。
坦然有时意味着放弃名利或是曾经一度喜爱深爱的东西,但生活中难免有舍与得,所谓释怀不就是放下一些,然后找到真正自己适合的,找到自己的价值吗?钱行坦然者如季羡林先生,拒绝“国学大师”称号,却赢得更深远的怀念与敬重;拒绝坦然面对人生者如黄禹锡,为名利不惜学术造假最终身败名裂。可以说,黄禹锡没有做学问者所需的真正的成熟,没有释怀,更没有“纯”。
漫步黄州乡间,苏东坡曾吟诵:“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成熟于历经多年后的豁达,成熟于命途跌宕后的坚守。他用自身诠释着一个道理:坦然面对,释怀人生,收获真正的成熟!
作为一篇议论文,习作开篇点题“坦然面对人生,释怀外物,方能算真正的成熟”,中心明确。行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坦然面对,释怀人生,收获真正的成熟”,思路清晰,语言凝练。